风险提示:必须为“网红蹦床”系上制度的安全绳
5月25日晚,江苏徐州90后医学研究生琪琪和男朋友、表哥到当地一家蹦床馆玩。三人准备玩一个名叫“人体炸弹”的项目,工作人员向他们简单讲解了玩法:场地有一个高大的气垫,站在高处的人用力蹦下,另一端躺在低处的人就会被弹入旁边的海洋球池中。没想到,琪琪被弹起后头朝下重重摔进了海洋球池内,造成了“完全性截瘫”。
“网红蹦床”已不是第一次出事了。在各类短视频平台和综艺节目的影响下,蹦床运动在年轻人中风靡一时,一秒失重感之后,立马就有“飞上天”的刺激体验。然而蹦床发生的意外事故却时有发生。
尽管进入蹦床馆,每个体验者都被要求签署一则运动安全协议,上面标注了运动安全须知、赔偿和责任风险。但大部分人内容未看一眼,便急匆匆签下名字。在馆内,各种安全提示确实比较醒目,但许多体验者熟视无睹。
“网红蹦床”事故的确与体验者自我安全意识不够强有关。但签了协议、设置了安全提示,经营者就能完全置身事外吗?很有必要对经营者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。经营者除了履行安全风险提示的责任外,更有责任对参与者提供专业技术指导,明确技术规范,增设安全设施和救援人员。还应该明确“网红蹦床”硬件设施要求,避免因设备老化或维护不当出现安全事故。
因此,强调个人安全意识固然重要,但加强针对“网红蹦床”的项目监督和管理才是根本。完善准入机制、强化运营管理,为“网红蹦床”系上制度的安全绳已迫在眉睫。